肺癌標靶藥費昂貴 病婦買藥傾盡儲蓄需領綜援渡日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1/02 18:12

最後更新: 2019/01/02 19:08

分享:

分享:

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丘德芬(左)、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服務高級經理黃培龍(右)。(經濟日報記者攝)

本港肺癌患者中,冒起一群較年輕、不吸煙的婦女,她們本來是能自我照顧的主婦或事業女性,但患者較大機會出現癌細胞上腦,使她們不能照顧家人之餘,更成為被照顧者。有個案因家中媽媽患癌需接受標靶藥治療,花光儲蓄需現領綜援渡日;有組織指,癌症用藥費用大,如用藥指引更新,相信更多患者可以受惠。

陳女士(化名)是不煙不酒的家庭主婦,4年前、當時52歲的她確診ALK肺癌第4期,出現身體疼痛、走路10分鐘已感疲累,因為癌細胞已擴散至骨、腦、肝等部位,初時服用第一代標靶藥克唑替尼(Crizotinib),其後出現抗藥性,醫生建議下於2018年轉服效果較好的第二代標靶藥阿來替尼(Alectinib)。

可是標靶藥的費用不便宜,每個月就需花費5.6萬元藥費。陳女士與丈夫子女同住,患病初期在私家醫院接受治療,又聘鐘點上門照顧,原本屬小康之家,但因病情反覆及需接受長時間治療及照顧,家庭積蓄全用作治病,2018年初起開始領取綜援。

現時病情雖屬穩定,但失自理能力,陳太本是家庭主婦、照顧一家起居,但因患病反成被照顧者。一對就讀中學及大學的子女,在專心學業之餘亦要分擔日常家務,照料母親,使陳太對為家人帶來影響感到內疚。

香港肺癌學會成員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丘德芬指,肺癌是香港的頭號殺手,當中有部分是因罕有的間變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特變導致,但成因至今不明。

醫生指,不少肺癌病人發現確診時,癌細胞已由肺部擴散上腦,導致無記性、口齒不清、性格行為改變、身體協調出現問題,甚至失禁。他指,現時有研究指出,第二代標靶藥的成效比第一代有3倍效果,可減少腦擴散惡化、有助縮小腫瘤,以及延長無惡化存活期。

聖雅各福群會持續照顧服務高級經理黃培龍指,現時第二代標靶藥在醫管局的用藥指引中列作第二線治療,但一直收到個案反映希望可於第一線用第二代的標靶藥以延緩病情惡化,可是第一線治療費用卻不像二線治療,設資助機制支援病人。

黃指,很多患者本來肩負照顧者責任,但突然成為被照顧者,令家庭開始失預算,自費藥費更是百上加斤。他指,如醫管局有關用藥指引更新,相信有更多患者受惠,而該會亦會考慮推出新資助計劃幫助患者。